西方有句諺語:「You are what you eat!」這句話簡單的解釋是:「吃啥像啥」,這樣的說法與中醫的「病從口入」及「以形補形」的觀念相近,不過如果要更貼切的以醫學的角度來做註解,應該是「你用什麼方式(包含飲食與生活習慣)對待你的身體,你的身體就會產生同樣的反應來回報你」,這就好比前陣子有些大學教授因為教學過於認真,經常熬夜做研究,肚子餓了就吃吃泡麵等等的垃圾食物,結果因為免疫力急速下降而過勞死。
我們的身體就好像工廠的生產線一樣,劣質的原料(不當的食物),加上品管不良的生產線(不良的生活習慣),當然就無法期望有什麼優質的產品出現,這樣看似簡單的道理,其實真正了解其含意的人並不多,有很多人並不會去檢討是不是自己的飲食或生活習慣出了問題,而是在生病之後便妄想醫生幫他打個針,開個幾天藥,或是動個手術等,這樣便可以解決它們的病痛,其實這根本就是緣木求魚。
此外門診時也常會被患者問道:「醫師,我最近常常覺得很疲倦,是不是肝不好?」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總是會反問:「你的肝指數正常嗎?腹部超音波有發現任何腫瘤的跡象嗎?健康檢查有任何的異狀嗎?如果一切都正常就不必想太多;本來沒有問題,再擔心下去就會肝氣鬱結而出現問題,更何況中醫所說的肝與解剖學實質的肝臟是不太一樣的。」其實根據相關研究顯示,一般人最常見的症狀如:頭痛、疲倦感、腸胃不適、過敏性鼻炎等症狀,有很大的比例是因為「食物過敏」所引起的,其中又以攝取過量的蛋白質為主要原因!所以上述這些我們「習以為常」的症狀,其實就是所謂的「過敏反應」,然而大多數的人如果不是不明瞭這個道理,就是認為這些症狀只是小毛病而置之不理,其實「過敏」就是一種「發炎反應」,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態之下,就會產生各種「慢性退化性疾病」,例如: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關節炎、艾茲海默、帕金生氏症等等。
所以經常會關節酸痛的人,很多是因為愛吃高溫烘焙的食物,因為這些食物中的麵粉、糖、油脂在高溫之下會產生有毒物質,而且會變得粘稠而不好消化,不但因此而造成胃腸發炎,這些毒素還會沉積在關節腔內而引發關節炎。
看看現在的青少年,女孩子初經來得越來越早,胸部發育越來越好,但是得乳癌的年齡層卻不斷下降,不但如此,在個性上變得暴戾,情緒上變得沒有耐性、抗壓性越來越低,卯起來不爽快不是要砍人就是鬧自殺,這些都是從肉類間接攝取過多激素以及吃了太多垃圾食物的結果。
另外也常常有患者會問:「醫師,像我這樣的症狀要吃什麼比較好?」我總是會跟病人說:「其實你不用多吃什麼,你應該是少吃什麼,對你的健康才會有所幫助。」很多患有骨質疏鬆的病人都說:醫生總建議他們要多喝牛奶,這樣才能補充鈣質!其實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,這樣的說法可能有待進一步證實。在美國六十五歲以上的婦女,三個人當中就有二個骨質疏鬆,這些全世界乳製品消耗量最大的國家:英、美、紐、澳、瑞典、芬蘭等國,骨質疏鬆的情形反而嚴重,嚴重到打個噴嚏肋骨就斷兩根;車子稍微一顛脊椎骨就斷掉。
有學者提出了這樣的看法:過量的蛋白質,代謝之後會產生大量酸性物質,為了不讓血液酸化,身體自然的從骨中釋放出鹼性物質即鈣離子,以達到酸鹼平衡的目的,所以蛋白質攝取越多,鈣質越流失。其實不是只有高蛋白質食物會導致體質酸化,現今年輕人最喜歡喝的碳酸飲料以及含有糖份的飲料,都會導致體質的嚴重酸化,而酸性的體質便是萬病的根源。
筆者近年來對多名患者做過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發現:大部分的年輕人骨質密度顯然偏低甚至不及格,詢問的結果發現其中不乏有人天天喝碳酸飲料、含糖飲料以及市面上隨處可見的泡沫紅茶,反倒是有些吃素好幾年的老人家,骨質密度竟然出乎意料的高,他們也沒喝過牛奶也沒補充過鈣片啊!不過當然也有很多吃素多年而骨質密度不及格的情形,究其原因可能是他們吃的是不健康的素食,也就是說黃豆的再製品吃太多,而黃豆所含的蛋白質及油脂是相當高的。其實在這種富裕的時代,一般人是不太會缺乏鈣質的,深綠色蔬菜及五穀雜糧中就含有很豐富的鈣質,若還嫌不足,頂多再吃點小魚乾補充,因此:「你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鈣質;而是更少的蛋白質!」「你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補;而是更少的毒!」
總之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你怎麼對待你的身體,餵給它什麼樣的食物,它就用什麼樣的健康狀況來回報你,平常不注重飲食及生活習慣,而妄想生病了再找醫生打個針,吃個藥或是動個手術就能夠恢復健康,那麼你就違反了自然的法則,因為真正的健康是要靠自己努力的,然而無知與懶惰,卻經常是健康的殺手!